摘要:本案例是在对一个求助者酗酒问题的原因的过程中,发现了求助者隐藏在深处的人格问题。通过对求助者资料的全面收集和心理测验结果的分析,依据心理诊断鉴别标准,最后给求助者确诊为偏执型人格障碍,并与求助者共同商定了咨询各项具体目标和长远目标,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,运用各种咨询技术,调动求助者积极性并启发做深入的自我探索,使之认识到成长中的负性事件造成的阴影和自身认知方面的不足,把各种理论流派的具体方法整合起来,加以灵活运用,经过近半年的咨询,使求助者的心理障碍得以较大改善,取得了理想的效果。
本案例是咨询师在二年前接诊的一个求助者,心理咨询治疗的时间长达半年。具体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:
一、诊断阶段
具体包括建立咨询关系、收集资料、心理诊断、确立咨询目标、制定咨询方案等一系列步骤。
(一)案例资料
某男,45岁,大学本科毕业,某大学后勤管理负责人。已婚,有子15岁。
初次咨询时咨询师观察此人衣着整洁,纹丝不乱。面容憔悴,但言谈思路清晰,措词谨慎,神情苦恼。
自述由于工作应酬频繁,经常与人喝酒。一喝就难以自控,常常喝醉。妻子对自己的行为很反感,两人经常为此发生争执,任至闹到要离婚的地步。也曾多次痛恨要戒酒,但总也戒不掉。以前喝酒后,意识还能保持一定清醒直到回家睡觉,最近几次边开车就边瞌睡着了。有一次更因为醉酒夜归开车撞到了路旁的花坛,车毁人伤。清醒、伤好后,反思自己的过去,觉得喝酒的确给自己的工作、生活和家庭带来了很多困扰,希望能彻底戒掉,前来求助。
咨询师从对求助者身体状况的询问中了解到,求助者几年前体检就查出得了脂肪肝,胆囊炎,最近较为严重。常常醉酒后几天内都觉得头痛,体虚,精神疲惫,情绪烦躁,无法工作。有时甚至觉得快要崩溃了。
为了进一步了解酗酒行为与婚姻状况是否有关, 咨询师对求助者的妻子进行访谈,发现,除了不喜欢他醉醺醺的状态外,两人之间发生冲突的根本原因在于:1.无法容忍他无端的猜疑。因为长得漂亮,很有女人味。见到自己与异性说话就吃醋,如果因公出差就不放心自己,或打电话调查,有时甚至出门时跟踪;2.脾气大,情绪易波动。有时不经意的一句话,就会争吵发恼搔;3.固执。我行我素,做事从不考虑后果,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和建议;4.出手大方,用钱如流水,除了吃公家的,也常常用自己的奖金请客交朋友——喝酒、有时也喝闷酒,不醒人事,把家里吐得一塌糊涂,臭气熏天。有几次实在忍无可忍提出离婚,谁知他认为这正是妻子不正的证据,吵得翻天覆地。虽结婚十多年,仍觉得不了解他。感到非常痛苦,迫切希望得到咨询师的帮助。
咨询师感到,求助者的酗酒行为背后有更深层次的心理问题。要了解这些问题及其产生原因,首先必须赢得求助者的信任,必须让他全面感受到咨询师尊重、温暖、真诚和通情达理的态度,才能使他逐步开放自我。通过一系列参予式谈话技术,咨询师逐步与求助者建立了良好的咨询关系,才进一步了解到,求助者自幼与母亲生活在一起,家里还有一个姐姐、两个弟弟。父亲在外地工作。从小姊妹生活全靠妈妈一个人的工资养活大家,日子虽然清苦,倒有其乐融融。因为从小聪慧,母亲对自己要求又很严并寄予厚望,从小学到高中学习成绩属中上。在高三时,父亲调回武汉工作,对陌生的城市和家庭生活很不适应。由于父母长期不在一起,各方面习惯都不一样,不和谐,经常争吵。父亲就借喝酒消愁,酒后醉了就打骂母亲,为此对父亲充满仇恨,发誓要靠自己的努力使母亲过上幸福生活。18岁以优秀的成绩考入大学,并留校工作。
19岁时,父亲要与母亲离婚,看着可怜的母亲,自己无赖,只得偷偷的躲在屋子的角落里学喝闷酒。常常自责自罪无能无力帮助妈妈。
21岁时,姐姐工作了,有时给他一些零花钱花。拿到钱后,最常做的事就是交朋友,请同学喝酒,觉得很有面子。
大学毕业工作了,由于工作出色,被单位提拔的快。但因为妈妈生病脑血栓中风,女友不到半年便离开了自己,成了别人的妻子。这件事对自己的自尊伤害很大,觉得女人不可信。工作懒散,又挨了批评,等等。这一系列不愉快的事件使自己无法摆脱,有一段时间整日借酒浇愁。
一年后,母亲因病去世,认为是父亲长期迫害、女朋友抛弃自己的结果,从此与父亲断绝来往,憎恨女人。
在婚姻关系上,求助者认为最不能容忍妻子对自己的背判,认为她总想离开自己,怀疑妻子与他人有染,又拿不出什么证据。
(二)心里测验:
1、选用SAS测验,了解其焦虑情绪及程度。
2、选用MMPI测验,了解病人的人格特征。
3、选用SCL——90测验,了解其在躯体方面自我评价以及程度。
(三)心理评估与诊断
通过交谈和观察,咨询师认为求助者目前精神状态为思维清晰,情绪焦虑,不稳定,意志行动难以自控;身体上有躯体异常感觉,体检结果显示生理疾病有加重趋势;社会功能上不能保证全力以赴开展工作,难以与亲人及朋友保持持久的、密切的、真诚的关系。
咨询师通过对求助者的观察和收集资料的全面分析,认为:
1.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,发现求助者主客观不一致,人格不稳定,属于心理异常的表现;
2.根据主要症状及求助者对问题有自知力,有求医愿望,判断求助者的问题属于非精神病性心理紊乱;
3.根据求助者的症状持续时间已久,内容充分泛化,强度较大,判断求助者的问题属于心理障碍;
4.根据求助者及其妻子的述说,发现求助者的主要症状为:
(1)偏执、敏感、多疑、不信任他人;
(2)自尊心强,有追求完美的人格;
(3)酗闷酒的行为习惯;
(4)情绪焦虑,不稳定;
(5)难以与亲人及朋友保持持久的、密切的、真诚的关系;
(6)缺乏安全感,逃避现实;
(7)社会工作功能受损;
根据求助者的典型症状,判断求助者属于偏执型人格障碍。
5.心理测验结果
进一步证实了咨询师对求助者的判断。
6.逐条对照马斯洛和米切斯特心理健康十条标准发现,除第10条“在不违反社会规范的前提下适当满足个人基本需求”外,其余9条都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问题,说明求助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偏低。
(四)病因分析
1.生物学原因:酗酒行为导致了脂肪肝,胆囊炎,求助者既怕被人知道也怕病情恶化,对求助者的人格障碍产生一定影响。
2.社会学原因:1)负性生活事件影响,谈恋爱的失败,女友的离开是问题的诱因;2)家庭情况紧张,未得到妻子的理解和关注;3)缺乏社会支持系统,未得到单位领导同事的认可。
3.认知原因:1)存在明显的认知错误,总爱将自己以前的女朋友离开和现在的事情错误地联系起来。2)情绪方面,知道喝酒伤身体,但还是不能控制。3)追求完美,幸福,但心胸狭小,又爱猜疑,鸡肠肚,小心眼。
(五)咨询目标的确定
通过与求助者的共同探讨和不断修正,确定以下具体目标和终极目标:
1、改变酗酒的行为,作到不喝或少喝,加强其他兴趣爱好的培养。
2、改变“女人都是变色龙”的错误观念,要树立相信别人就是相信自己。
(六)咨询方案的制定
在明确咨询目标后,咨询师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向求助者说明双方的责权义,使求助者认识到的问题不是一天产生的,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全部解决,必须依靠求助者自身努力,双方全力配合才能取得进展。双方根据咨询目标,商定了具体的咨询计划和咨询费用,每次围绕一个具体目标进行,咨询时间为初期每周1次,每次1小时;一个月后每2周1次,视情况随时调整。
二、心理帮助阶段
这是咨询过程中的核心阶段,也是费时较多的阶段。是咨询师大量运用各种咨询技(包括参予术和影响技巧)和各种咨询流派的具体干预技术,不断调动求助者的积极性,启发求助者独立思考,克服咨询过程中的各种阻抗,最终实现或部分实现咨询目标,促进求助者心理健康水平提高的过程。
三、咨询效果评估阶段
1、经过几次咨询,求助者认识到自己长期无法戒酒的真实原因,并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完全摆脱了对酒精的心理依赖。能以更旺盛的精力投入工作了。
2、与行为问题相比,人格问题矫治起来要困难得多。经过长达半年的
咨询,求助者认识到自己原来看问题的角度过于偏激,对妻子的怀疑减轻了,甚至对父亲的所作所为也能逐步理解和原谅了。
3、情绪比原来平静了。遇到烦恼和困境时,常听一些舒缓的音乐给自己减压,尝试着去解决去面对。
4、求助者的妻子也反映,现在家里的紧张气氛比原来缓和多了。虽然还有争执,对自己的无端指责少多了。有事也能听取自己和朋友的建议了。有时还会带朋友到家里来聊天、看球、玩牌、吃饭等,这在以前是从来没有过的事。
5、据我观察,求助者来时面部表情自然平和,情绪稳定,脸上有了红酝,身心状况有了明显改观。
6、再次进行心理测验,MMPI测试4/6明显降低,未见异常;SAS总分为25分,恢复正常。
根据各方面的评估,咨询师认为求助者咨询的具体目标基本达成,终极目标逐步实现,人格障碍基本得以矫治,心理健康水平正在提高。咨询效果比较明显。咨询师鼓励求助者靠自身的努力进一步巩固已取得的成果,用学到的心理学方法独立去解决将来在现实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,不断完善自我,咨询关系基本结束。
半年后电话追踪研究表明,求助者的行为表现与人格特征已进入良性循环,家庭也朝着健康、幸福的方向发展。
参考文献;
《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·心理咨询师》(上册:基础知识)
《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·心理咨询师》(下册:工作要求)
《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·心理咨询师》(参考文献)